《中国电视报2022-04-28第16期A8“新闻报道”专版 马媛媛  报道) 4月2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中国电视报》第16期A8版刊发稿件《总台记者记录高原护鹤员的传奇故事》,讲述了云南昭通大山包护鹤员陈光惠与“高原精灵”黑颈鹤之间的动人故事,再现了“大美中国”候鸟北归系列报道的拍摄过程。全文如下:

        3月31日,#黑颈鹤救了救命恩人的命#冲上热搜,并被52家媒体发布。网友们纷纷留言:“万物皆有灵性”“这是双向奔赴的爱”“善待每一个生命就是善待自己”……记者细查之后发现,这条热搜来源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官方微博,是来自于总台“大美中国”候鸟北归系列报道中的节目内容。采写该条新闻的总台记者帅俊全得知这条新闻冲上了热搜,有点儿意外又十分感慨:“感动自己的故事才能感动更多人!”这条新闻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又是如何发掘出来的呢?记者帅俊全接受本报采访,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护鹤员与黑颈鹤之间的动人故事。

从纪录片里发现这个真实的故事

        黑颈鹤有“鸟类大熊猫”之称,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地球上唯一一种在高原上生长繁衍的珍稀鹤类,被誉为“高原神鸟”,95%以上的种群数量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

        “我们这次做‘候鸟北归’报道,主要有三条线,我负责统筹西线报道,涉及云南、贵州、青海、四川、新疆等多个点位。重点关注的就是黑颈鹤。”听帅俊全介绍,每年3月底,天气转暖,黑颈鹤基本结束了越冬历程,就开始成群结队地迁往青藏高原的繁殖地。“报道的地点最初在云贵高原和西藏之间难以抉择,西藏林芝刚好赶上桃花节,景色特别美,但是地域大,黑颈鹤相对比较分散,云贵高原虽说数量没有西藏那么多,但是黑颈鹤相对集中。”因此报道的地方最后敲定在云南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大山包保护区”)。

        在出发之前,帅俊全恶补了一下关于黑颈鹤的相关知识,书籍、新闻、纪录片……还真有个重大发现,“我在一个纪录片里看到一个护鹤员的故事,一下子就吸引到了我。”帅俊全也向记者讲述了这个不可思议的故事。那还是在2008年,大山包保护区被冰雪覆盖,黑颈鹤无法正常觅食,护鹤员陈光惠不顾家人的阻拦,背着40多公斤的粮食独自踏上了营救黑颈鹤之路。她在途中发现了一只因双腿被冻在湖面而动弹不得的黑颈鹤,陈光惠想都没多想就冲上去将冰面砸开,救下了这只黑颈鹤。

        黑颈鹤已经救起来了,但陈光惠自己却掉进水里,当时气温零下15℃,她完全爬不起来了,因为湿地是沼泽地,越爬陷得越深。就在这个时候,黑颈鹤向陈光惠飞过来,全部围在她周围叫。黑颈鹤的叫声让陈光惠保持清醒,凭借着最后一点儿力气终于爬出了沼泽。

        护鹤员救了黑颈鹤,黑颈鹤又救了护鹤员。太神奇了!帅俊全决定去深挖这个故事,去采访故事的主人公——护鹤员陈光惠。

独特的喂鹤方式让镜头离鹤更近

        3月下旬,春季的云南昭通大山包刚经历连续降雪,寒意料峭。刚到大山包保护区,鹤管局的人就告诉帅俊全一个坏消息——陈光惠的腰受伤了。

        大山包保护区的平均海拔3400多米,气候条件恶劣,冬季经常被冰凌覆盖。今年2月底,一场暴风雪后,保护区被皑皑白雪覆盖,黑颈鹤根本无法觅食,大雪封路,人很难进入保护区深处。陈光惠知道,这些黑颈鹤来越冬前经历了长途飞行,不少体力损耗很大,如果连续几天不进食,很可能危及生命,于是她独自背起40公斤玉米,踏着厚厚的积雪坚持每天为黑颈鹤送午餐。因为雪太深,陈光惠不小心摔了一跤,伤到了坐骨神经。

        受伤后,陈光惠最着急的就是给黑颈鹤投放食物的问题。“虽然她的丈夫赵炳祥可以帮忙投喂,但由于黑颈鹤警惕性特别高,食物投出去黑颈鹤也不敢靠近觅食。我们录节目的时候,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不能离得太近,人稍微一多,黑颈鹤就退到山坡的另一边,一只都看不见了。”帅俊全说。

        在这种情况下,陈光惠强忍着腰痛,也要去看看她牵挂的黑颈鹤。从陈光惠的家到大海子湿地,路程也就200米左右,陈光惠走走停停用了半个小时。“她给黑颈鹤投喂食物的方式很特别,她就坐在旁边的石头上吹着口哨,模仿着小鹤的声音,很快,大批的黑颈鹤就从四面八方飞过来,聚集到了她的身旁。”帅俊全说,陈光惠一直吹着口哨,黑颈鹤就保持了一个安稳的状态,不再看到陌生人靠近就迅速飞走。吃饱喝足之后,黑颈鹤会悠闲地聚在一起晒太阳,有的会打闹玩耍一会儿,不时传来欢乐的鸣叫声。“所以这次我们拍摄的时候,离黑颈鹤最近的地方只有20米,拍到了大量非常珍贵的镜头。” 帅俊全兴奋不已。

被一家两代三人护鹤员的坚守深深打动

        这些年,陈光惠为了守护黑颈鹤,所受的伤不下10次。最危险的就是2008年冬天的那次经历。那次之后,被陈光惠救过的黑颈鹤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来看她。在面对面的采访中,帅俊全被朴实的陈光惠深深打动:“虽然之前通过看纪录片已经知道这段故事,但当我听她再次讲述当时的情景,听她说‘黑颈鹤救我的命,我又救了它们的命。我们是朋友,大家互相关照’,我还是被感动得不行。”

        在深入的采访中,帅俊全得知陈光惠和黑颈鹤的“缘分”,源自她婆婆董应兰。20世纪90年代初,大山包成立保护区,董应兰成了当时唯一的一位护鹤员,也是黑颈鹤唯一愿意亲近的人。2003年,婆婆年纪大了,陈光惠就接过了照顾黑颈鹤的重任。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他们协助保护区工作人员确认黑颈鹤数量,在极端天气的情况下每天都要巡护、给黑颈鹤投食。

        黑颈鹤性情胆小,害怕陌生人,一开始它们既不愿意接近陈光惠,也不吃她带来的玉米。几经摸索,陈光惠终于找到了一套同黑颈鹤交流的独特方法。“她刚开始唱山歌,山歌不行,就用了口哨声,口哨和小鹤的叫声很像,陈光惠慢慢地吹,黑颈鹤们慢慢地习惯。” 帅俊全说,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当陈光惠的口哨声响起,成群结队的黑颈鹤就会从四面八方飞来。

        一家两代三人护鹤员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高原精灵”黑颈鹤,关注陈光惠一家的生活。“陈光惠一家的生活还是有一些变化的,他们家现在开了一家特别大的农家乐。担任护鹤员每个月的工资微薄,但经营农家乐,能满足所需。”帅俊全说。

        这些年,陈光惠和大山包保护区的同事们救助过许多黑颈鹤。“在大山包,每年也都会有受伤的黑颈鹤被送到保护区管护局得到救助。我们跟踪报道了一只受伤的黑颈鹤。”听帅俊全说,这只黑颈鹤是在今年2月底的一场大雪中晕倒后,被村民救下送到大山包保护区管护局,经过10多天救治后恢复了健康,被放归野外,正好赶上了黑颈鹤群体北迁。

后记

        在10多天的采访中,帅俊全跟大山包保护区管护局的工作人员都混熟了,“他们的工作单调,枯燥,赶上越冬期,要在山上待很久,下雪、停电、停水那是常事。但他们对于这份工作的坚持和他们表现出来的乐观深深感染着我。其中一位资源保护科的负责人,因为他是学音乐的,会弹吉他会唱歌,他创作了很多关于黑颈鹤的歌。”帅俊全说,黑颈鹤的一生只有一位伴侣,不会再爱上其他。护鹤员陈光惠还有鹤管局的那些工作人员,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扎根在大山包,守护那些“高原精灵”。

        《微昭通》2022-05-02消息链接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FIeVRJwSTaRmzLauHFYK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