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至宇   报道) 2022年1月13日出版的《云南日报》八版COP15特刊“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出了记者蔡侯友、沈迅采写的报道《鹤舞大山包》,在第一小节“护鹤爱鹤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中这样写道:

        在昭通大山包,当地人都把黑颈鹤视为幸福、吉祥的象征,护鹤爱鹤也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孙德辉是昭通的一名摄影爱好者,由于拍摄与大山包的黑颈鹤结下了不解之缘。20多年来,他把大部分的休息时间和收入都花在了保护黑颈鹤上。

        1992年11月,孙德辉第一次精确地统计出在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共有350只,也第一次确定了当年黑颈鹤在这里的始见日、终见日和越冬日数。1994年,孙德辉又用了近半年时间考察了昭通市11个县(市、区)的鹤类分布情况,并把报告送到美国国际鹤类基金会(ICF),争取到了用于投食黑颈鹤的专款。1998年,时任大山包乡长助理的王昭荣与孙德辉牵头成立了昭通民间环保组织——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2001年开始,协会每年利用元旦等假期组织环保志愿者到会泽大桥、巧家马树开展鹤情考察及宣传教育活动;2006年,协会开始在昭阳城区周边开展“重现洒渔烟柳、再造秀美家园”、调查昭阳区水资源状况等志愿服务活动;2008年,组织并带领志愿者到永善县茂林镇、伍寨乡开展黑颈鹤越冬栖息地考察及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昭通市黑颈鹤越冬栖息湿地保护及宣传教育项目。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协会成立23年来,从最初的孙德辉和王昭荣两个人发展到如今的495名会员,开展黑颈鹤考察及宣传教育活动;开通黑颈鹤保护协会门户网站,利用微信公众号“黑颈鹤”发布消息……多方面的行动带动了更多的人来一起护鹤、爱鹤。

        《云南日报》2022-01-13相关报道链接地址:

https://yndaily.yunnan.cn/content/202201/23/content_48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