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晚报-开屏新闻2022-01-05消息  (记者申时勋   通讯员王远剑   摄影报道)  云南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片远离城市喧嚣的高原净土,也是一个百鸟繁衍生息的鸟类天堂:这里除了名声在外的近2000只“鸟类熊猫”黑颈鹤,也生活着众多“名气”不大却同样可爱有趣的其他野生鸟儿。

        为此,开屏新闻将持续带你走进这个鸟类天堂,走近这些野生鸟儿,揭开它们的“身世”,说说各种有趣鸟事,讲讲人鸟情深故事,请大家关注相关报道。

        继前两期先后关注普通秋沙鸭、白鹤后,本期带你走近当地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鵟。

        鵟,是个生僻字,读音为“kuáng”,当地人俗称“老鹰”、“大鸟”。

        与大山包保护区的黑颈鹤等其他鸟儿相比,“安家”于当地的鵟并不喜欢热闹嘈杂的群居生活,是一种喜欢独来独往并傲视群鸟的猛禽,被誉为当地鸟类中的“神秘独行侠”、“狂妄掠食者”,个体生存能力极强,几乎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单兵”攻击性和即战力仅次于金雕和白尾海雕。

        因为体型大、飞得高、看得远、突袭快、利爪强,鵟在大山包保护区的捕食能力超强,加上猎物种类多,又是个突袭高手,很难“饿肚子”。

        因为飞得太高或离人太远,鵟在大山包很少与人相遇,它的活动影像很难让人们肉眼可见,让它显得有点孤独和神秘。

        但是,关于它的清晰影像和飞翔雄姿,还是被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王远剑通过近年来坚持不懈的寻觅、蹲守和高倍调焦相机“捕捉”到了:时而独自在野外逍遥漫步,时而从高空中猛地俯飞落地,时而在蓝天白云里展翅翱翔,时而鸣叫着惊飞起无数其他鸟群,时而“自恋”地梳理着自己身上并不艳丽的麻黄羽毛,时而用利爪“耍弄”着还在企图挣扎逃命的小鸟……

        至今,鵟的具体数量还没有具体统计,但它的种群分布现已较为明晰:常在大山包镇的马路村照壁、老林村小老林、合兴村龙家大地湿地活动,在昭通城郊区也常常可以见到踪迹,成为当地生态化境改善后迎来丰富生物多样性的“代言鸟”。

科普一下

        普通鵟,学名:Buteo japonicus。是鹰科、鵟属鸟类,属中型猛禽。体长42–54厘米,翼展122-137厘米,体重515-810克。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在平原、荒漠、旷野、开垦的耕作区、林缘草地和村庄上空盘旋翱翔,也在树枝、电杆、山坡等高处观察和等待猎物,待猎物出现后快速俯冲而下,用利爪进行捕猎。以鼠类为食,食量甚大,除啮齿类外,也吃蛙、蜥蜴、蛇、野兔、小鸟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有时亦到村庄捕食鸡等家禽。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日本、朝鲜、韩国、老挝、蒙古、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东亚区、斯里兰卡、泰国和越南。

        在大山包,普通鵟是仅次于金雕和白尾海雕的猛禽,其攻击型较强,在马路村照壁、老林村小老林、合兴村龙家大地湿地等区域常见,昭通城郊区也经常常见到。

        普通鵟多单独活动,有时也会2-4只聚在天空盘旋,活动主要在白天,性机警,视觉敏锐,善于飞翔,宽阔的两翅左右伸开,并稍向上抬起成浅“V”字形,短而圆的尾成“扇”形展开,姿态极为优美。

        2016年,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3.1——无危(LC); 2019年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 附录Ⅱ; 2021年2月5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

        目前,关于普通鵟的全球数量规模仍是未知。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2022-01-05同题消息链接地址:

https://appkp.ccwb.cn/news/202201/202201051545026S8OB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