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书名由著名集景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题写于1994年,20多年后,2017年,这本书终于问世。这本书就是《孙德辉黑颈鹤摄影集》。

        1994年初,孙德辉老师陪台湾摄影家吴绍同先生在滇东北拍摄黑颈鹤,言谈中得知吴先生曾经是郎静山先生的秘书,因为仰慕郎静山先生的摄影艺术,特别是郎先生集景的丹顶鹤图片,便冒昧地向吴绍同先生提出希望郎静山先生题个书名的请求。那时,孙老师已在昭通大山包,会泽大桥、马树,贵州威宁拍摄黑颈鹤四年,立志要出版一本黑颈鹤画册,因为全球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黑颈鹤都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而高原上气候恶劣、人迹罕至,还没有谁来专注地拍摄过黑颈鹤这一珍稀鸟类,因而全球就没有出版过一本以黑颈鹤为主题的画册。于是他选择了这个难题,开始了后半生追随黑颈鹤的生涯。年底,吴先生又来滇东北摄鹤,并亲自把郎老题的书名带来了。

        因当时摄影器材的限制,拍的照片并不理想,这一题词孙老师一直珍藏。后来,孙老师有了专业相机,又拍了十多年的黑颈鹤,可是,2007年出版第一本画册时,仍未敢用郎老题写的书名。一晃,十多年又过去了,孙老师已经拍了二十多年的黑颈鹤,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积淀,从二十多万张照片中层层筛选,最终选定二百张。这一本画册,方才用了郎老题写的书名。用孙老师的话说,“时至今日才能挑出几张像样的照片出此画册,或许这样方对得住郎静山先生”。

  一个人,二十多年来,每年都来到黑颈鹤的越冬地大山包、念湖等地,迎接第一只黑颈鹤的到来,直到送走最后一只黑颈鹤才离开。

        影像中,鹤鸣、鹤行、鹤飞、鹤舞,湖光山色、冰封雪飘、红日晚霞、晨雾彩云,美丽动人,倘若身临其境,除了自然、生命之大美以外,则是严寒、风雪交加的天气,崎岖、湿滑、泥泞的路面,扛着一二十斤重的“打鸟”的“长枪短炮”(拍摄鸟类的专业相机),既要注意安全,又要保护设备,天天早出晚归,为得一佳片,守候了多久,行了多少路,拍了多少次,其间甘苦,只有拍摄者自知。二十多年如一日,真的不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实践起来,究竟有多难,或许又有多不难——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习惯了我们无法体会到的艰辛,收获了我们无法体会到的快乐。二十多年如一日,如果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没有对生灵与生态的深沉挚爱,是如何也做不到。

        摄影集之外的故事

        孙老师除了是生态摄影家之外,更是中国黑颈鹤保护先驱者。

         “一个真正的摄影人他追求的、向往的、为之付出的不应仅仅只是把真善美留在影像中,而是要留在后人能触摸到的真实视觉中。二十多年来,孙老师一直在努力践行。

        1990年,他到黑颈鹤的越冬地之一昭通大山包观测,记录了黑颈鹤的种群数量、分布、食物来源、天敌、迁徙路线、当地保护措施等。后来,鹤类专家李凤山先生将其转呈至国际鹤类基金会(ICF)创始人之一阿奇博先生。阿奇博先生给孙老师写了一封信,鼓励他在黑颈鹤的多个繁殖地、越冬地进行更多的关于黑颈鹤的观测。

        1994年,他在昭通的十一个县开展黑颈鹤越冬地调查,进一步掌握了黑颈鹤越冬地的分布情况,并在其中三个县发现了黑颈鹤的八个越冬栖息地。

        1995年,他走遍了四川西部的十二个县,确认了黑颈鹤的东部种群迁徙路线。

        从1996年开始,他连续几年到中国境内纬度最高的黑颈鹤繁殖地——新疆依协克帕提,观测黑颈鹤的生息繁衍状况。他所做的新疆黑颈鹤繁殖调查也受到了阿奇博先生赞赏,并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参考资料。

        1998年,他在昭通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黑颈鹤保护民间组织。从七十名成员发展到五百多名志愿者。这是一个很接地气的民间组织,很多志愿者就是当地的农民朋友。当地人把黑颈鹤称为“雁鹅”,过去,它是被捕捉的对象。孙老师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地结合当地民间信仰,用村民们能接受的方式传播黑颈鹤保护知识,渐渐的,村民的弹弓、猎枪收起来了,很多村民还成了保护黑颈鹤的志愿者。他们用自己质朴的方式保护着黑颈鹤——撒苞谷籽、荞籽为越冬提供食物,看护、救助受伤的鹤。

        2006年,他第一次来到若尔盖,观测黑颈鹤的生息繁衍状况。同年,当他听闻青海的斑头雁感染了禽流感之后,他立即前往云南、贵州的八个县,幸而没有黑颈鹤感染,但他还是准备了防控禽流感知识手册,分发给当地村民。为了观测、拍摄黑颈鹤的交配实况,2014至2017年,他先后五次来到青海和若尔盖。凭他以往的经验,能捕捉到这一画面并非易事,2014年、2015年、2016年,他都未能观测、拍摄到这一场景。但他并未放弃,直至2017年,他终于用长焦镜头记录下了这一个个珍贵瞬间。

        ……

        现在,年还没过完,孙老师又已踏上追随黑颈鹤之旅。

  两本不寻常的黑颈鹤摄影集

        2007年,《孙德辉黑颈鹤生态摄影集》出版,这是“全球第一本由作者一个人独立拍摄和撰稿的大型摄影画册”。那一年,孙老师六十岁。次年,该摄影集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奖中的原创图书奖。此书出版后,他收到了许多读者、研究者的来信或来电,有的表达了他们的谢意,因书中这些美丽的照片,他们保护黑颈鹤这一珍惜物种的情感油然而生;有的则询问了一些他们更为感兴趣的相关问题。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渐渐喜欢上这一生灵且愿意保护它,一些民间组织也开展了保护行动,调查研究成果也渐渐多起来了。这些都让孙老师感到欣慰。

        十年之后,2017年,《孙德辉黑颈鹤摄影集》出版,这是“全球第一本由作者一个人独立完成,集越冬地和繁殖地黑颈鹤生存状况于一册”的画册。孙老师的足迹遍布新疆依协克帕提,青海泉湾、青海湖,甘肃玛曲、碌曲,四川若尔盖、红原,贵州威宁草海,云南昭阳、会泽、寻甸、鲁甸、巧家等黑颈鹤栖息或繁衍之地,考察、了解、关注黑颈鹤的生息环境及生态保护情况,拍摄了一个个真实、自然、动人、感人的瞬间,用影像记录了黑颈鹤的成长情况、生活环境、人与鹤之间的和谐共处。

        小编说

        画册封面采用的是比真皮还贵的一种仿皮质材料,热压后可呈现封面上那种有立体感的效果,颜色也是热压后自然呈现的。画册封面设计者,之前设计过一本又一本很有美感的书,也具备相当的书法素养,成就了一本别致的画册。

        这本画册,初选入围的照片之后,又邀请了几位摄影专业人士(专业视角)及非专业人士(大众视角)选片,孙老师再综合选片。最初拟以红黄色调、蓝绿色调、水墨色调为板块进行编排,在与孙老师沟通交流及怀古先生点拨之后,小编拟向郎老的《百鹤图》致敬,以有水墨意蕴的一组照片开篇,浑然大气,又以有水墨意蕴的一组照片终篇,首尾呼应,且有意犹未尽之感。其间又以跨页图片展开一个个乐章,或呈现集群之美,或展现个体之美;或呈现静之美,或展现动之魅;或呈现自然大美,或展现生命大美……有“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风前雪翅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的意境,也有“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清唳九霄闻”“徐引竹间步”“鹤羽冲风过海迟”“风神洒落占高秋”的意韵,还有“欢呼良自适,罗列好相依”“寒塘渡鹤影”“贞姿自耿介”的写照……

  有兴趣了解更多故事,想看一看这本画册的朋友,欢迎添加微信号“孙德辉黑颈鶴之友”与孙德辉老师联系。

        文中所配的黑颈鹤及其生息环境的图片,版权均为孙德辉老师所有。欢迎转载,请勿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