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信息报》2011年12月13日A特04-05版“公益-观察”栏目报道 

冬季到大山包来看鹤

《云南信息报》记者  田  钿

        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海拔在2250-3364米,总面积1.92万公顷,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及其越冬栖息地亚高山沼泽化高原草甸湿性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属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此外,保护区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苍鹰、鸢、雀鹰、普通鵟、白尾鹞、斑头鸺鹠7种,以及云南省保护动物豹猫、斑头雁、小鸊鷉、凤头鸊鷉、赤麻鸭、翘鼻麻鸭、绿翅鸭、鹊鸭、针尾鸭、绿头鸭、斑嘴鸭等。

        黑颈鹤  是一种大型的珍稀禽类,又称为“藏鹤、高原鹤”,它与大熊猫齐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稀有的国宝。大山包的土语把黑颈鹤称为“雁鹤”。

         黑颈鹤的成鹤、亚成鹤高1.2~1.5米,重10多斤,双翼展开,宽度超过1.7米。它是俄国博物学家普尔杰瓦尔斯基于1876年在中国青海湖首次发现的。目前全球仅存15种鹤,其中有9种分布于中国,黑颈鹤是被动物学界发现最晚和惟一生活在高原环境的鹤类,是中国特有的大型飞行珍稀涉禽,被列为全球急需挽救的濒临灭绝物种。

     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  于2011年12月4日成立13周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1988年在北京宣布,未来10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将有10种野生动物消失,其中就有黑颈鹤。然而,十多年过去了,黑颈鹤不但没有消失,反倒成倍地增长,从1996年的5554只,增加到如今的上万只。原因何在呢?当然与保护措施密切相关,最成功的经验就是打人民群众的“战争路线”。

        从1988年昭通大山包发现黑颈鹤至今,这一世界珍稀濒危的生灵面临着怎样的生存挑战?闯入贫瘠荒凉的大山包后,它们又是如何摆脱“人鸟争地、人鸟争食”的困境呢?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究竟为它们做了些什么?经过多天的实地调查,本报记者为你揭开黑颈鹤大山包生存之谜,以及保护区老百姓现在所面临的生存困难。

A  13年,黑颈鹤数量翻番

        黑颈鹤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与大熊猫、金丝猴一样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鸟类熊猫”的美称。黑颈鹤是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鹤类,由于高原气候严酷、食物短缺,幼鹤成活率低,所以黑颈鹤的数量很稀少。为了保护好这种珍稀濒危物种,从民间环保人士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高度重视。1990年昭通市政府批准建立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1994年经云南省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保护区内,政府投入巨资迁移村民,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各项措施,开始全方位保护黑颈鹤。如今,黑颈鹤从1992年的350只增加到2008年的1375只,大山包也成为了全球黑颈鹤东部越冬种群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的地方。大山包保护区为黑颈鹤的增长做出了杰出贡献。

        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主席王昭荣介绍,云南大学生物系教授王紫江等鸟类学家于1988年12月4日在大山包发现黑颈鹤,于是,在1998年12月4日,他们在大山包发现黑颈鹤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正式成立了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协会现在有黑颈鹤保护志愿者325名,主要是国家公务员、教师、学生、打工人士、农民等。他们是通过媒体宣传、协会活动及朋友介绍等渠道了解到协会从事的黑颈鹤保护事业的。协会经费来源主要是会费、社会捐助及相关部门支持。协会成立之初,每名会员每年交30元会费,学生减半;从2006年开始,每名有正式工作的会员每年交纳会费100元,在校学生、下岗职工、待业青年、打工人士从30元起自愿交纳,农民免费。

        开始,协会的宗旨是“保护世界濒危物种黑颈鹤”,随着协会工作的深入,单纯的保护一个物种显得视野狭窄,并且每个物种也并不是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保护物种之外,还要保护除这个物种之外的生物链,保护这些物种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所以协会转向了“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B  6万斤食物帮鹤越冬

        每年入冬时分,协会会员都要在大山包等候黑颈鹤的到来。他们一是迎接黑颈鹤,二是为黑颈鹤投放食物。

        高寒荒凉的大山包,冬天食物紧缺,黑颈鹤常跑到地里偷食。大山包周围的村民原本就生活困难,虽然他们没有伤害黑颈鹤,但“人鸟争地”“人鸟争食”现象无可回避。当地政府为此出台不少扶持政策,作为民间组织的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同样为此起到重要作用。

        为缓解“人鸟争食”的矛盾,确保黑颈鹤安全越冬,协会的重要工作就是为黑颈鹤投食。每年一二月份,大山包的地面被白雪覆盖,黑颈鹤难以找到食物,这时迫切需要人工投放。协会成立之初,在经费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他们自筹资金购买了2000斤玉米、1000斤土豆和2000斤萝卜交给护鹤员,由他们定时投放在黑颈鹤的越冬沼泽地。协会成立以来,他们积极争取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全球绿色资助基金、英国环境发展基金等国际环保组织对滇东北黑颈鹤保护工作的援助及支持,组织志愿者在黑颈鹤越冬栖息地共投放了6万多斤食物。

        同时,协会很注重黑颈鹤的宣传教育工作,先后策划组织并主持“第20个云南爱鸟周大型广场环保宣传活动”“鸟是人类永远的朋友”等数十个环保公益演出和“黑颈鹤回来了”大型广场义演活动,开展诸多“环保走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昭通教育学院、昭通师范、昭通财贸学校、昭通市昭阳区二中等学校数十次作环保宣传,以演讲的形式呼吁“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在协会与绿色浙江环保组织的共同发起下,17家浙江传媒及高校环保组织于2002年12月至2003年2月在杭州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救助黑颈鹤”行动。由此,保护黑颈鹤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环保行动。

        “我们希望全社会所有朋友都来关注环境,关爱自然,保护黑颈鹤,让黑颈鹤在大山包这片阳光下的天堂永远快乐,永远幸福!”王昭荣告诉记者,除了众多农户在义务保护黑颈鹤不受到伤害外,大山包保护区管理局还聘请了6个专职护鹤员,每月给他们500~600元的工资,支付半年时间。他们的职责就是每天数鹤,给鹤投食,防止危害鹤群的行为发生。他们都非常辛苦、非常敬业,爱鹤就像爱自己的孩子。“我非常感激、敬佩他们的大爱无疆。就在我们大山包大海子旁边的小山村,住着护鹤员刘朝海和他的老伴,他老伴得了严重的肺心病,说话都是上气不接下气的。每天早晨,他的老伴都要催促刘朝海去看黑颈鹤。老刘一方面牵挂着黑颈鹤,另一方面又放心不下重病在床的老伴,但在老伴一再催促声中,老刘还是含着眼泪走出了家门,走向大海子去照看黑颈鹤,直到他老伴临终前的那天早晨都是这样的。”

C  数千万元巨资为鹤保障

        大山包湿地位于越冬候鸟的迁徙线路上,是许多珍稀濒危越冬候鸟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星罗棋布的高原沼泽化草甸和成千上万个水质为国家Ⅰ类水标准的地下泉眼,为大山包湿地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维护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大山包是世界上黑颈鹤的重要越冬栖息地,最近几年来,每年到此越冬的黑颈鹤数量超过1000只。

        王昭荣告诉记者,为恢复湿地及生态,扩大黑颈鹤的觅食地,大山包保护区开展了固定耕地、天然林保护、退耕种草、打坝蓄水等恢复沼泽湿地的工作。从2008年开始,保护区就启动了湿地草甸恢复工程,投资275万元恢复900公顷湿地草甸,改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的生存环境。核心区的近800户、3000多村民甚至为了黑颈鹤的生存而迁移他乡。保护区的村民在8年内,每年可获得国家现金补助和粮食补助。据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自2001年至今移民1337人,移民迁走后留下的耕地全部恢复成草场,黑颈鹤觅食和栖息的范围得以扩大。

        据了解,保护区投资622万元的大山包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投资1075万元的大山包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建设项目于2007年5月相继开工建设,全部工程于2010年2月25日竣工,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于2010年3月通过了云南省林业厅组织的省级验收;湿地保护工程于2010年11月2日完成了区级初步验收。项目建成保护区管理局综合业务用房1669平方米,管理所业务用房及湿地科研监测中心22245平方米,大山包黑颈鹤科普教育馆180平方米,保护区巡护道路45公里,黑颈鹤行为研究监测隧道215米,水禽监测屋315平方米,黑颈鹤救护站80平方米,跳墩河、大海子、长会口、勒力寨四个管理站合计400平方米;修筑拦水坝16个,恢复湿地3500多亩;实施人工种草恢复植被11400亩。

        这些建设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大山包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条件,有效的遏制了水土流失,为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较好的实施设备和资源环境。2010年6月,大山包保护区争取到国家林业局湿地补助资金550万元;2010年8月,又争取国家林业局投入资金948万元进行大山包保护区基础设施二期项目建设,以上两项已于2011年开工建设,对推动保护区科学规范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继去年成功拔除100余根电线杆后,2011年8月2日以来,大山包保护区管理局又组织施工人员,对大山包保护区内大荞地至尖嘴屋基沿线站立的60多棵废弃电杆全部进行拆除,有效地解除了该区域内废弃电杆对越冬黑颈鹤飞行时造成的安全威胁,为黑颈鹤搭建“无障碍飞行区”。工作人员到小海坝、长会口等属于黑颈鹤的夜宿地周边,连日开挖坑塘,用高山冷竹等耐寒且生长较快的植物,建设起了一道道一米宽的生物围栏,有效地隔离了黑颈鹤夜宿地与外界的联系,让黑颈鹤不受外界的惊扰,能在夜宿地放心地睡个安稳觉。

爱鹤,也要爱人

        “比大山包穷的地方多得是。我们要让大山包的老百姓个个都明白,没有黑颈鹤,就没有外界的人来关心帮助他们。”每次向村民发放捐款、物资时,王昭荣都要重复这样的话。

        为了促进和谐发展,从2005年秋季学期开始,协会的工作又从环境保护拓展到筹资助学、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等慈善救助领域。在上海爱心人士王扬女士帮助下,协会建立了“妙舍助学基金”,让学生们享受环保带来的好处,从而发自内心去保护、关爱黑颈鹤,其目的还是服务于黑颈鹤保护事业。

        协会利用与外界爱心人士多年来建立的互信关系进行筹资,现有3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加入助学行列中来。每学期开学,他们都会组织志愿者到大山包发放助学基金。鉴于国家已对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义务教育政策,现在协会筹资主要是解决学生的教辅资料费及午餐费。“许多学生从5公里以外的地方来读书,中午回不去,只能吃点冷土豆,对正在生长发育的身体不利。协会就给每名学生每天中午1元的午餐费,每生每学期午餐费核定为100元,学生就可以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

        “每次捐赠,受助学生及家长都要参加,我都要请大山包乡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向他们宣传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大山包的资助,和同学们一道分享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将来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王昭荣说,13个学期以来,协会共资助大山包贫困大、中、小学生超过1300人次,总金额达24.4万元。

         据了解,这些年来协会开展了滇东北黑颈鹤越冬栖息地调查及保护行动、“环保走进校园”系列宣教活动、“黑颈鹤与我们同在”公众宣教活动、“百河千流”环保行动、“妙舍助学基金”资助大山包贫困学生行动等多项活动。下一步,除持之以恒地每年开展以上环保、宣教、助学行动外,他们还将开展黑颈鹤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使协会工作向科研方面拓展,并更加关注及想方设法帮助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促进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对话  过度放牧威胁鹤群

        大山包保护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典型的低温冷凉、灾害不断的气候特点,粮食生产水平低,经济收入单一,至使保护区群众的生活至今仍然十分困难。食物紧缺的冬天,黑颈鹤常跑到地里偷食,让大山包周围的村民原本就困难的生活愈加难过,虽然他们没有伤害黑颈鹤,但“人鸟争地”“人鸟争食”现象无可回避。志愿者协会主席王昭荣还是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组副书记,他表示,农户过度放牧造成湿地草场退化,严重威胁黑颈鹤越冬。

        困难  过度放牧 造成湿地草场退化

        云南信息报(以下简称“云信”):有农户反映,黑颈鹤每年给他们的庄稼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补偿根本不到位,在对农户的补偿工作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听说还有部分已搬迁农户有回迁情况,这又是怎么回事?

        王昭荣: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缺乏。除了在保护区里面投放食物外,管理局还在保护区里面种植了几十亩洋芋,采取只种不收的原则,给黑颈鹤提供足够的口粮。由于整个大山包保护区周围有4400多户农民,几乎是家家农民地里的庄稼都会遭到黑颈鹤不同程度的破坏,按照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原则,政府每年都会拿出一定的资金来补偿农民。2008年是8万元,2009年、2010年分别是10万元。但由于受损的农户达到了3000多户,至少需要近百万的补偿金才够,只有10万元怎么办呢?就只能采取“撒胡椒面”的做法,每家象征性补偿一点。多的农户能够获得百把元的补偿,而大多数农户就只能获得几十元钱。要完全补偿农户的话,每年补偿金的缺口都近百万元。

        目前,确实有少部分农户回迁的情况存在。当初政府将部分农户搬迁到普洱市思茅区,由于他们不适应那里的气候条件,有部分人又返回保护区原来居住的地方,靠放牧为生。

        云信:有农户表示,由于每亩山地260元的补偿不到位,他们就把牲口赶到保护区里放牧,这对草场和湿地是否有影响?对黑颈鹤越冬有危害吗?

        王昭荣:放牧对草场和湿地有严重的影响,还威胁到黑颈鹤的越冬。尽管政府每年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扶贫,仍是杯水车薪。由于经济落后,退耕还林还草项目虽然有一定的补助粮和资金,但要恢复湿地、改善保护区的生态仍然十分困难。

        大山包气候冷凉,植被单一,草场产草量极低,村民为解决生计大量发展畜牧业,造成草场严重超载,加速了湿地退化,对黑颈鹤越冬构成严重威胁。

        由于当初政府在征用农户的土地有两种方式,一是退耕还湿,土地是按每亩260元进行长时间补偿;二是退耕还林,每亩土地每年补偿260元,补完8年就只补助125元。因为按规定,退耕还林的土地可栽种经济林木,按坝区的情形,8年就可以有经济收入,所以就不予补偿了。但大山包属于高寒山区,无法栽种经济林木,也就没有经济收入了,所以这部分农户就有意见,有时会偷偷将牲口赶到保护区内的草地上进行放牧。

        措施  护鹤加扶贫 才能共发展

        云信:你们对此有什么措施吗?

       王昭荣:巡护人员一旦发现,会进行驱赶。

        保护区在越冬期间坚持对保护区的森林、草场、湿地、野生动植物实行巡护管理,对伤病黑颈鹤进行救助,查处破坏资源保护的违法行为,在2009年越冬期共投放玉米9800斤,救助伤鹤、病鹤11只;办理林业案件10件,查处违法人员12人,收缴林业行政罚款2020元,没收盗伐、滥伐林木22棵。但由于保护区的基础设施较差、设备极度缺乏,专业人员不足,给保护工作造成极大困难。由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现有餐饮、住宿条件远远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部分游客不得不选择在草地上搭建帐篷宿营,导致草地被随意践踏,垃圾遍地,湿地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修建道路、餐饮、住宿设施及规范游客行为迫在眉睫。由于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湿地,做好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是保护区管理局的职责所在。

        继续按区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扶贫帮困工作,动员职工按要求积极捐资扶贫;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内外民间组织到大山包开展扶贫;认真关注驻村扶贫点的工作进展情况,认真做好挂钩扶贫和驻村帮扶工作。积极争取适合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项目,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大山包保护区管理局将继续努力,切实加大保护及管理力度,严格依法办事,有效保护好黑颈鹤这一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湿地环境,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促进保护区经济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经验  走群众“战争路线”

        云信:大山包黑颈鹤保护13年来,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如何评价大山包保护区所做的贡献?

        王昭荣:最成功的经验就是打人民群众的“战争路线”。

        在大山包保护区管理局及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和帮助下,我们发动保护区周围的全体村民,让整个大山包乡上万的老百姓都参加到这场保护黑颈鹤的战争中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保护好黑颈鹤,切身与破坏和危害黑颈鹤的行为做斗争,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环保带来的好处。

        保护黑颈鹤要从娃娃抓起,我们经常到全乡的各个中小学去做宣传,教育孩子们从内心深处就要珍爱保护好黑颈鹤,随时到各个村寨去做保护黑颈鹤的宣传讲座,真正做到了全乡人民“人人爱鹤,人人护鹤。”老百姓向疼爱自己的儿女一样疼爱黑颈鹤。同时,还要让保护区周围的老百姓明白,如果没有黑颈鹤,就没有外地人和游客到这里来,也没有爱心人士往这里捐款捐物。这些都是黑颈鹤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我们与黑颈鹤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云南信息报》2011年12月13日本报道链接地址:http://news.ynxxb.com/Epaper/2011-12-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