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成立21周年年会征稿活动中荣获文字类一等奖的会员雷华阳(右)及摄影类一等奖的会员高顺贵(左)。

巧家县马树黑颈鹤/高顺贵摄影

 

走在铺满路上(外一篇)

昭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员、本会会员  雷华阳 

        有一条路,你没有去走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这条路上的艰辛,你没有体会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这条路上的快乐,你没有拥有就不知道其中的味道。走在这条铺满爱的公益之路上,其中的酸甜苦辣,丰富了我的人生,充盈了我的思想,洗礼了我的灵魂。

        很清晰地记得,我第一次组织公益活动是在十多年前,那时我还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工作之余喜欢写一些关于孩子的小文章。那年,我写的一篇《他们的冬天》被一家报社刊载,文章内容大概是写孩子们冬天里衣着单薄令人心疼之类的句子,一些爱心人士读了文章后找到我的联系方式,为我的学生们捐赠了很多书和衣物,当时我把那次捐赠活动叫做“爱心接力――我们的冬天不再寒冷”。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公益的力量,从那以后我就爱上了公益,经常参加各种公益组织的活动。第一次参加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的活动是在2014年,那次的主题是“唤青昭通行”,主题是宣传校园资源回收,参加的学生比较多,我的任务是垃圾不落地的签名及书签发放,那天的天气特别冷,但是我清晰地记得那天的学生都很热情,我们行走在大山包的山间,真正放下浮躁、沉淀自我。那一次活动,我发现,当人用止语的方式行走在山间,呼吸最清新的空气,真的可以涤荡心灵;面对大山,周围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人群,每个人都在行走,互相没有语言的交流,只余下自己跟内心的沟通,只用下意识的思维去跟着前面的人行走,所有的思绪都在思考,思考自己的工作、生活、还有人生;去盘点以往的人生、走过的路,以及路边遇到的风景和人;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如何向着目标生活前行……这真是一个很奇妙的旅程,在行走中静心,在静心中解析自己,在解析自己中寻找生活的方向,在寻找生活的方向中给自己加能添量。我清楚地记得王昭荣主席那句“我愿和志愿者一起在这片广袤的乌蒙山上,继续守护‘希望’,守候这些美丽的高原精灵”让我特别感动。当走出大山包那一刻,我发现每个人的面上都有一丝平和与自信!那一刻我明白了公益的意义,既是爱他人,也是爱自己。               

        这十多年来,在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的影响下,昭通增加了各种类型的多家公益组织。昭通的公益活动形式开始多样化,志愿者的身影也随处可见。昭通人愿意拿出时间,和家人朋友,甚至和陌生人一起,为自己的城市做一份贡献,为需要的人奉献一份爱心。志愿不再是简单的履行职责,公益不再是简单的捐款捐物,而是要亲自投入到这个过程中。“公益”并不是只有“富人”才可以参与的事业。我开始号召亲人和朋友一起参加活动,有时间就带着孩子参加活动,多次带着孩子参加健步走、捡拾垃圾等活动,这些年来我们家已经把志愿服务,把公益事业当做了生活的一部分。我经常参加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环保志愿者协会、心理咨询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各种活动,由于自己曾是一名教师,现在又是一名警察,还是一名高级心理咨询师,我特别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比如特困大学生、盲聋哑的小孩、留守儿童等。就在前不久,我还联系了环保协会和一家企业,给特殊教育学校盲七班的学生捐赠了一批冬衣和新运动鞋。网上有很多求助信息,我只要看到,都会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每做一件事,我的心灵都会得到净化,在一件件小事中传递爱。

        我自己其实收入不高,并且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经济、时间等都不充裕,我常常是放弃周末陪伴孩子的时间去做公益或带着孩子一起去参加活动。与我一起参加的其他志愿者,大部分也是一些工薪阶层的普通人,大家都是带着一颗朴素的爱心,简单的去帮助别人,做的时间久了就成了一种责任,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必须要顾及受助群体的需求以及他们的尊严,要更多的设身处地的从受助方进行考虑。2016年12月我参加瞳博公益的暖冬活动,因为志愿者的疏忽,给一个小孩的爱心包裹中少了一双手套,孩子哭着问:“我的手套呢?”最后我从自己事先备用的物资中拿给了小孩。这个小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孩子哭了就说明孩子受到了伤害,恰好这种伤害就是我们献爱心所带来的。没有我们的爱心包裹,他们的冬天可能会很冷,但是他们都是一样的,不会受到这种伤害。虽然冷,至少大家都是快乐的。在孩子眼里,大家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分别,但是为什么别人比自己多一双手套呢?所以他哭了,他感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幸好,我们在每次这样的活动中都会多准备几份,还可以弥补。如果没有,我们就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心态,给予他的就是一种不公平。这一次,我懂得了传递爱需要正确的方式。

        走在这条铺满爱心的道路上,我经历了很多难忘的事,遇到了很多难忘的人。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爱的涌动、连接和交汇,形成了快乐和爱的河流。有走遍大街小巷、跋山涉水,用相机为人们免费拍下一张张宝贵照片的张广玉老师;有年过六旬仍然与年轻人一起发宣传单、去敬老院给比自己年纪小的“老人”送温暖的陈叔叔;还有全家一起出动的王顺平大哥。还有许多这样的人,我甚至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是我永远忘不了他们,我们都在这条铺满爱的道路上留下了足迹。

        我不是“富人”,也不是圣人,只是想身体力行带动更多的人去参与公益,实现“人人公益,公益人人”,唤醒更多人内心的善念。影响或改变一个群体的观念,可能需要较长一段时间,不是一个活动就能达到,更不是一个组织就能做到!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心在一起,爱在路上,不断将爱传递下去,这条铺满爱的公益之路将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永葆初心与鹤共舞

        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20世纪80年代,黑颈鹤开始飞临大山包,1990年昭通市成立保护区后,大山包逐渐成为黑颈鹤在云贵高原上最重要的越冬栖息地和迁徙中转站。1998年12月4日,在大山包发现黑颈鹤十周年之际,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成立了,这群护鹤使者21年以来始终与黑颈鹤在一起,他们的初心就是:守护黑颈鹤的栖息地,让精灵越来越多。

        在平均海拔3200米的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雾缭绕、山水之间的一群群“优雅舞者”黑颈鹤赋予了这个普通的地方与众不同的灵气与神秘。1990年以来,大山包逐渐成为黑颈鹤在云贵高原上最重要的越冬栖息地和迁徙中转站。近二十年,在巧家县马树镇、永善县茂林镇、伍寨乡及比邻的会泽县大桥乡先后发现黑颈鹤飞临。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成立后,大力开展保护黑颈鹤宣传及保护工作,每年在黑颈鹤迁飞前,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就在永善、巧家、大山包等各个黑颈鹤栖息地出资购买玉米给当地护鹤员,加大对黑颈鹤的人工投食力度,及时为黑颈鹤长途迁徙补给食物和能量,确保黑颈鹤安全返回繁殖地。

        21年来,志愿者们对黑颈鹤的习性、爱吃的食物都十分熟悉。他们到巧家县马树镇、永善县茂林镇、伍寨乡及比邻的会泽县大桥乡等黑颈鹤越冬栖息地调查黑颈鹤的生活习性、考察黑颈鹤的生存状态。黑颈鹤爱吃小麦、玉米,每到冬季,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都会组织志愿者给护鹤员送去足够的玉米,并安排护鹤员每天定时抛洒食物,等待黑颈鹤前来啄食,每年聚集这里的黑颈鹤一年比一年多。

        2008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游客、观鸟者等慕名前来大山包观鹤旅游,2015年大山包游客多达12万人次。同时,由于大山包保护区范围与大山包镇行政范围高度重叠,人鹤争地、旅游开发等问题日益突出。2017年9月,55公里长的大山包一级公路即将建成通车之际,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意识到大量游客的涌入将会威胁到黑颈鹤的生存。协会及时对黑颈鹤数量同步观测、撰写相关论文及调查报告,并多次向黑颈鹤保护区及各级政府汇报,提出两个重要建议:一是暂停开放大山包景区;二是通过政府补贴,让黑颈鹤主要栖息地实行“只种不收”,种植黑颈鹤喜欢吃的土豆、燕麦、苦荞。经过多次建议、反复汇报,昭通市政府重新定位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经过反复研究后,从2017年9月起,除了暂停大山包旅游,市政府对大山包保护区生态保护进行系统规划,优化调整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划。同时,对黑颈鹤集中越冬栖息的大海子、跳墩河等地核心区,由政府补贴当地农民对土豆、苦荞、燕麦等粮食只种不收。昭通人民倾尽全力为“高原精灵”们打造生态宜居的“中国黑颈鹤之乡”。

        2017年以来大山包的黑颈鹤数量逐年增多,今年在跳墩河水库越冬的黑颈鹤数量也比往年增多了不少。在大海子、跳墩河,除了处处能看到三五成群的黑颈鹤外,还有成群的赤麻鸭、绿头鸭、灰鹤、红嘴鸥、斑头雁等在此停歇中转。2019年11月17日,大山包护鹤员监测到越冬栖息的黑颈鹤有1075只,大山包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飞抵大山包的黑颈鹤速度快、数量多、规模大。”

        随着候鸟迁徙高峰期的到来,许多摄影爱好者也因候鸟而纷至沓来。为了给这些候鸟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除了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之外,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也开始陆续到大山包,守护黑颈鹤的家园。志愿者们不厌其烦地向摄影者宣传、解释,针对摄影者穿着比较艳丽,或有人动用了无人机等对黑颈鹤有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进行有效制止。

        如今,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山包湿地持续保持生态原状,为迁徙的候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觅食停歇地,越来越多的黑颈鹤在此栖息,大山包成为了上万只候鸟大迁徙路上的安全港。这正是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多年所坚守的初心,他们将永葆初心,继续守护,在滇东北这片高原净土上与鹤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