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录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教授

        从2017年开始迄今,得到SEE任鸟飞项目的援助,我们课题组聚焦黑颈鹤保护研究。我安排硕士研究生张亚男去寻甸研究越冬栖息地如何影响黑颈鹤。保护区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一个重要原因,是云南大学何晓瑞教授在那里作出了突出贡献。

1994年1月,何晓瑞呼吁保护黑颈鹤,自发组建“寻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何晓瑞 摄)

        黑颈鹤被称为“鸟类大熊猫”,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夏季在青藏高原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方筑巢繁殖后代,冬季到云贵高原海拔2500-3000米的山区沼泽湿地避寒越冬。由于栖息地生境质量退化,黑颈鹤越冬区呈现向北收缩的势态。

        1899年2月,英国人温盖特(Wingate)在昆明附近获得一只鹤,并于1900年刊登在鸟类学术刊物Ibis上,之后,就没有了科学报道。1992年12月,云南大学何晓瑞教授发现在寻甸有黑颈鹤越冬,掀起了政府主导的黑颈鹤保护重大活动。1992年底,何晓瑞教授在在寻甸考察,与老乡交流得知,山上有黑颈鹤,俗称“老雁鹅”。随即,他放下手头的很多事,两年多时间,多次寻觅在寻甸的先锋、柯渡、六哨、甸沙、河口、塘子等地的山水之间,风餐露宿,最终发现寻甸多处有黑颈鹤越冬,但基本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不少村民以有能力捕杀和吃到黑颈鹤为荣耀,同时,排干沼泽湿地种庄稼、挖草煤等破坏黑颈鹤栖息地的活动也很常见。

1993年至1994年,何晓瑞与寻甸林业人员风餐露宿,调查黑颈鹤,呼吁保护黑颈鹤。 (何晓瑞 摄)

        于是,何教授四方奔走,呼吁,保护黑颈鹤。按照他的认识,当地政府牵头,才能使保护活动高效有力。当时,寻甸县林业局部分干部职工很热心黑颈鹤的保护,却没有能力把何教授引荐给县长、书记。无奈之下,何教授一方面拿着现场照片与准备好的文字材料,亲自到省级媒体,希望媒体关注,推动黑颈鹤保护。另一方面,积极筹备,建立自然保护区。1994年1月,何晓瑞与寻甸的林业工作者,自发地在六哨挂牌成立寻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没有经费,没有批文,他自己掏腰包,编写文字,制作木牌子,上书红色大字“寻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竖立在集镇上,竖立在黑颈鹤越冬觅食的山地上。何晓瑞的个人壮举,唤醒了当地人民的保护意识。2011 年 4 月7 日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市级自然保护区,2013 年 3 月 21 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5月1日,带着寻甸黑颈鹤保护区的问候,我专程拜访了何晓瑞老师。我告诉他,目前,寻甸的黑颈鹤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一方面,政府大力筹集资金,开展退耕还湿地还草甸工作。还安装了高清晰远程摄像头,可以在房间里全天候监测黑颈鹤及人为干扰。另一方面,社会力量十分重视寻甸黑颈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政府的民间的不少科学研究基金课题,都在寻甸开展研究。还告诉他,我们在那里新发现了不少未曾记录过的鸟类。

看到寻甸黑颈鹤栖息地的保护成绩(山头上为高清远程摄像头),何晓瑞激动地说“我愿尽绵薄之力。” (吴兆录 摄)

        我说,我是带着作业来请教何老师的,如果建议政府将寻甸黑颈鹤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有没有这个可能。他十分高兴,以学者的严谨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何老师认为,黑颈鹤属于国宝级野生鸟类,寻甸是黑颈鹤最南端的越冬区,如果这个地方生境退化了,越冬越冬的地方就更少了。这是寻甸黑颈鹤保护区从省级晋升到国家级的基础。

        末了,何老师激动地说:“我愿尽绵薄之力,保护好黑颈鹤及其最南端的越冬地。”

        (吴兆录 2020年5月16日,于绿地东海岸。参见吴兆录科学网博客<点击网址查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1431-1233506.html

        吴兆录,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 教授,1958年4月生2018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