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李何祥 摄影报道 2025年9月19日至2025年9月21日,国家林草局规划院GEF项目办、国际鹤类基金会、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与昭阳区教育体育局联合举办昭通市2025“小鹤学堂”环境教育师资培训。昭通市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理事陈发琴、浦劭、李何祥及会员8人应邀参加为期三天的培训。

        此次培训分主题进行,通过“鹤类鸟类基础+鹤主题嘉年华”、“湿地生态系统+文化与保护”、“户外考察学习”等主题学习,帮助大家普及了关于鹤类、鸟类和环保的相关知识,以及“小鹤学堂”开办目的和意义。“小鹤学堂”是国际鹤类基金会(ICF)与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共同实施的国际合作项目,搭建爱鹤护鹤平台,为学校实施环保教育和德育教育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以此保护珍稀鸟类,留住绿水青山。

        通过三天的学习,协会8名学员都通过培训考核,交流发言了关于黑颈鹤保护与宣传进校园的想法和体会。其中理事陈发琴做了培训后总结分享,全文如下:

昭通市“小鹤学堂”环境教育师资培训学习感悟与行动规划

陈发琴

        首先感谢管护局和教体局的各位领导和工作人员精心策划和安排!感谢专家组的老师们!您们辛苦了!在这三天的培训中我们受益匪浅。此次由国家林草局规划院GEF项目办、国际鹤类基金会、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昭阳区教育体育局联合举办的培训,从“人鸟共家园”“我是环保小卫士”“鹤的家”到“鹤类的迁徙”四个课题入手,既学到了系统的环境教育知识,又让我对黑颈鹤保护与环境教育的认知更了解、更深刻,也让我明白,保护濒危物种、守护生态家园,需要从每一个人、每一次微小的行动开始,尤其要扎根校园,播撒环保种子。

        作为昭通市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的一员,我深知培训所学不是终点,而是公益教学的起点,更坚定了以行动守护黑颈鹤,传播生态保护理念的决心。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方面推进行动落地:

        一是定制校园教学内容。结合培训中的“鹤的家”“鹤类的迁徙”等知识,搭配昭通本地黑颈鹤栖息的真实案例(如大山包湿地的生态现状),设计适合小学生理解的课件——用图片、短视频展示黑颈鹤的生活习性,用简单的互动游戏(如“模拟黑颈鹤迁徙路线”)让孩子感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避免生硬说教,让知识更有温度。

        二是主动对接学校资源。通过协会与教育部门的联动,主动联系昭通市区及周边乡镇的小学,争取开展“爱鸟护鸟小课堂”“环保主题班会”等公益活动。

        三是带动学生参与实践。除了课堂教学,还会组织小型实践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制作“保护黑颈鹤”宣传海报、撰写简短的环保倡议书,鼓励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家人,形成“1个学生带动1个家庭”的辐射效应,让保护黑颈鹤从校园延伸到社会,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爱护环境从小抓起”的目标。

        未来,我们协会将始终以志愿者的责任和培训所学的专业知识,坚持在公益教学的路上走下去,让更多昭通的孩子认识黑颈鹤、爱上黑颈鹤,共同守护我们与黑颈鹤共享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