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照昭通市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理事会2025年4月19日决议,组织志愿者开展“重走红军长征路”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暨黑颈鹤繁殖地考察。2025年6月7日至15日,昭通市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主席牟延安带队,由21名志愿者组成考察组前往四川西北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大渡河泸定、大雪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及松潘草地等开展考察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历史解读、深化红色教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开展若尔盖湿地开发、黑颈鹤繁殖地保护情况考察取得实效。
一、考察活动,心灵洗礼
昭通市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主席牟延安在本次考察活动之前对考察活动看点、线路及气候环境等精心筹划,周全把握活动行程;协会理事王顺平、党支部书记钟龙分工合作,尽心竭力负责考察活动安全出行、考察活动后勤服务;志愿者团结和睦、服从安排,自觉遵守活动日程,每人预交2000元(含交通、食宿、保险等)保障活动经费,不足部分协会承担;昭通旅行公司由昆明调配舒适大巴,安排责任心强的师傅全程接送服务;旅行公司安排两名热情的导游员全程陪同,热心引导景点考察、讲解景点知识、介绍景点情况,全勤服务考察人员食宿,保障活动圆满进行。
昭通至若尓盖(单边行程)930余公里,往返2000余公里,密集的考察及长途行程所带来的体力消耗远高于日常工作、生活本身,但大家十分珍惜人生难得的经历,重走长征路不仅重温历史,更是人生心灵的洗礼, 处处感慨祖国的大好河山。
考察组穿行在红军长征经过的藏族、羌族区等多民族各具特色的建筑群间,我们亲身感受到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绚丽多彩,充满异域风情的人文风貌,真切体会到红色江山的发展成就,而颇费周折的行程更加让我们领略到巴蜀大好河山;在红军长征经过的巴蜀山川峡谷、大巴车奔驰在一望无际的高原山地,巴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成就映入眼帘;车窗外欣欣向荣的红色乡村城镇一幕幕展现,时而忍不住慨叹巴蜀红色土地建设的日益完善、人民生活福祉不断提升。整个行程伴随着巴蜀不同地区的山川原野风貌,不同海拔的气候环境,不同区域的生态植被,亲生体验高原“一日晴雨风雪、一日四季气象”的场景,感受高原缺氧生理反应等经历,让人记忆犹新。
遥想,当年红军长征爬行山、过草地,双脚丈量山河土地是多么的艰辛!遥想,当年红军官兵野菜充饥,面对恶劣的气候又是多么的坚强意志!遥想,当年红军战士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绝境,更加坚定历史使命!
二、红色江山,雄伟历程
(一)红军长征使命宗旨
1927年大革命失败,1930年底,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军事“围剿”,企图歼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毛泽东领导工农红军长征北上,是在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保存有生力量的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北上挺进中原,重振旗鼓、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工农红军三大主力:
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8月,红军第1、3军团组成;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
红二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第2军团、第6军团及第32军组成;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
红四方面军,鄂豫皖苏区部队主力组成,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是毛泽东对长征伟大意义的生动概括。几十年来“继承红军传统,学习长征精神”,“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成为全国人民最具感召力的行为准则。长征,召唤人团结人,给人以抛头颅洒热血、勇往直前的信念;长征,激励人鞭策人,给人以火热旺盛、夺取胜利的激情;长征,感染人鼓动人,给人以蓬勃向上、永不倦怠的动力;长征,感动人激发人,给人以勇于克服困难、乐观豁达的精神;长征,倡导人号召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民爱党爱祖国,凝聚力量建设富民强国奋斗终身。
(二)红军长征在四川
四川是红军长征路程和时间最长、经过地域最广的省份。
1935年1月底中央红军渡赤水进入川南,到1936年8月红二、四方面军从阿坝离川北上,红军在一年又八个月时间转战四川10个市(州)近70个县,红军长征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经典。
——感悟泸定桥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红军与国军史无前例的战役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红色教育基地、红色保护基地。
泸定桥又称铁索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为中国独有。泸定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城区上端横跨大渡河一座吊桥。史料记载:相传康熙帝统一中国,为加强川藏地区文化经济交流御批修建,并在桥头立御牌“泸定桥”。泸定桥两岸设立桥头古堡,为汉族木结构古建筑;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1705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连环扣铁链固定于两岸桥台落井,9根作底链,两侧各两根铁链为“桥栏”,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
6月8日,晴间多云。在泸定县城区,考察组成员亲眼目睹大渡河气势磅礴的铁链吊桥景观,亲身体验承载厚重历史的“红桥”;尤其是行走在晃晃悠悠、上下起伏、左右摇曳的铁索桥面,让人不免头重脚轻的体感,脚下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让人感到头晕目眩,桥面行走需要勇气、胆识和平衡人体的技巧;由于游客走动使吊桥摇曳不止,尽管不时有安全员提示往返游客注意步伐、注意安全前行,考察组成员对泸定桥切实感受不虚此行。遥想,当年面对光溜溜、冷冰冰、晃悠悠的铁索,红军官兵抛头颅洒热血,徒手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壮举是多么艰辛、多么英勇、多么伟大,和平幸福时代的人们将永远铭记英烈。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在四川突袭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攻破河岸敌军阵营,红军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东岸北上;在前有天险,后有追兵情况下,毛主席审时度势,决定夺取险关泸定桥,中央军委受令红四团为先锋连由大渡河西岸北上,强夺泸定桥与红军主力在泸定县会合。安顺场距离沪定桥240里,四川国民党军法刘文辉所属两个团驻守,国军发现红军动向又派两个旅增援;红四团受命强忍饥饿和疲劳,翻山越岭急行军,在距离沪定桥一半里程天下起大雨,红军战士冒雨,踏着泥泞山道前行。在行进途中红军战士发现河对岸的增援国军,深夜红军索性“点起火把”与国军赛跑。国军对河对岸突如其来的队伍感到疑惑便喊话,红军战士答话,称“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友军”迷惑国军,便把国军增援队伍抛在后面,于29日清晨赶到沪定桥。
泸定桥横跨大渡河水面数丈高,桥面铺木板。当年泸定桥木板被驻守桥头的国军拆卸,剩下光溜溜的铁链,桥下是波涛汹涌的河水,红军决定强行夺取,由红四团二连连长及战士22名组成突击勇士,手持冲锋枪,背马刀,携带手榴弹,冒着国军密集枪弹,徒手攀爬铁链向对岸匍匐前进;三连战士紧随突击勇士之后,手持武器,携带木板,一边前进、一边用木板铺桥;国军眼看红军突击勇士将冲到桥头,狗急跳墙即放火燃烧阻击。红军突击勇士冒着枪林弹雨、突破密布火墙一举消灭桥头守卫,并与东岸红军部队合围占领泸定城。
当年,蒋介石督率十余万精锐中央军入川围剿红军,追击至大渡河畔, 梦想着史上清朝末期(1863)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石达开遇“天灾人祸”兵败清军于大渡河的史事,欲将红军彻底歼灭,让毛泽东做“石达开第二”。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开创史无前例的军事奇迹,是红军长征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粉碎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的美梦,粉碎了国军依托天险歼灭大渡河以南红军的企图。
——红军长征爬雪山
6月9日,晴间多云。在小金县,考察组成员满怀激情,参观宏伟气派的“红军会师广场”,合影留念,感悟红军长途跋涉、艰苦卓越、忘我奋斗的革命情怀,感受当地人民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念,领会当地政府建设优美环境的理念,体验当地群众分享幸福指数的感念。
在理县双桥沟等自然景点,考察组成员兴致勃勃,在观赏红杉林雄齐、蔚为壮观的雪域景观,体验高海拔生态气候,充分利用手机、照相机记录大自然赐予山色美锦;遥想,当年红军长征胸怀革命意志,不畏艰险爬雪山,一步一个脚印勇往直前的场景;遥想,当年红军长征怀揣大自然神韵,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的艰辛历程;红军长征胸怀大志,播下的“种子”将世世代代开花结果。
史料记载:1935年6月至1936年7月,红军长征翻越18道山脉40余座大山,其中五岭山地的越城岭,云贵高原的苗岭、大娄山、乌蒙山,横断山脉东部的岷山(大雪山)、夹金山、邛崃山,六盘山等终年积雪。
雪山是红军长征最艰辛的行军险境之一。当年中央红军、红二、红四方面军经过四川、西康、青海、甘肃四省,翻越海拔4400米以上雪山5座,其中:夹金山(又名大雪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雪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与阿坝州小金县交接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主峰海拔4900米,是青衣江发源地;梦笔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二座雪山,位于四川省马尔康东部卓克基乡南与阿坝州小金县交界处,最高峰海拔4470米。
红军翻越的雪山空气稀薄,人迹罕至,白雪皑皑,山高谷深,气候变幻无常;红军将士个个穿草鞋,衣衫单薄,缺少食物,吃野草、喝辣椒水,一步步艰难跋涉,雪地顽强向前,许多红军将士累倒、冻僵,长眠于巍巍雪山之巅;红军将士面对人类生存极限挑战,冒风雪,抗严寒,战胜重重艰难险阻,征服老百姓心目中噬人生命的“神山”和“鬼门关”,使“雪山低头迎远客”。
——红军长征过草地
6月12日,晴间多云。大巴车奔驰在红原县至若尓盖茫茫无际的高原湿地途中,道路沿线不时显现红军三大主力长征途经该地的各种红色纪念雕塑、红色教育基地,考察组成员长途乘坐大巴疲惫的体能被换醒,队员们兴致勃勃,不时下车考察,合影拍照;一座座红色纪念雕塑,一处处红色教育基地,真真切切领会红军长征精神,感念红军长征情怀。遥想,当年挖草根吃野菜,红军树立人类生命极限的豪迈壮举,感人肺腑!遥想,当年一望无际的高原湿地,红军开启史无前例的全新征程,铭记感慨!遥想,当年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红军开创前仆后继的宏伟丰碑,由衷崇敬!
1934年至1936年间,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红军穿越位于四川阿坝州松潘、红原、阿坝、若尔盖等县沼泽、烟瘴笼罩的草地;草地环境恶劣,沼泽连片,气候寒冷,食物短缺;红军过草地面临何等的困难和挑战。据史料记载,红军过草地在深秋和初秋季节,草丛茂盛,积水泛滥,泥潭密布,恶臭散发,方向难辨,稍有不慎深陷沼泽。红军过草地不仅与自然环境抗争,还要面对国军的围堵追击。
川西北草地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红军三大主力分别在1935年、1936年的夏秋季节走过草地,有的部队三过草地,历经艰险留下众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经典。红军走过的草地的平均海拔在3500米,气候寒冷湿润,水草丰茂。这些地方过去属边陲重镇松潘(松洲)管辖,所以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既称松潘草地,又称川西北草地。
1935年5月上旬,红四方面军突破土门封锁线进入岷江流域后不久,红一、红四方面军两大主力在小金夹金山下胜利会师。当年,国民党中央军、川军源源不断涌进雪山草地。粮食危机凸显,粮食安全的防线几乎崩溃。29日,中央红军拟定《松潘战役计划》,北上成为红军前进方向。北上首先要进入甘肃南部,松潘辖区重要通道是敌我双方争夺的关键。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红军仅剩一万余人,且弹药、粮食短缺,根本无法突破松潘防线,只能选择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穿越松潘草地。松潘草地系一片广袤无垠的高原沼泽地带,地势起伏不定,水草丰茂但难以通行,气候多变且恶劣,每天经常会有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草地还隐藏许多陷阱,如沼泽等,稍有不慎行人会陷入其中,难以施救。红军过草地面临泥泞湿滑的地面、深不可测的沼泽、泥潭以及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等自然障碍,同时还缺乏足够的食物和水源,许多战士因饥饿和泥潭牺牲在路上。
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向草地进发,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
右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自四川毛儿盖(松潘县西部)出发进入草地,7天艰难跋涉,跨越沼泽草地到达尽头班佑(若尓盖东南部)等安全地区。
左翼:林彪等率领红1军团先行,后续部队为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
右翼: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三十军和红四军。
垫后: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为垫后,走左翼行军路线。
红军过草地总体上由四川毛儿盖出发,向北前进,最终到达草地尽头班佑地区;红军过草地充满千辛万苦,但红军将士以坚强意志和团结协作精神成功穿越死亡之地,继续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挺进。
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和静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取得的重大胜利,也是中国革命历史重要里程碑。
达维会师纪念碑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城东部夹金山北麓的达维,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的重要历史事件。
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带领下翻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到达阿坝州懋功县(今小金县)达维,与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25师74团,从川陕根据地出发,长途跋涉至此相遇会师,又称懋功会师。14日晚,军委总政治部举行胜利会师庆祝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出席,发表重要讲话。
懋功会师后,不断壮大红军力量,极大地振奋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信心,红四方面军的战斗序列增强到五个军十二个师。
三、若尓盖鸟类乐园
——最美湿地,花湖公园。
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被誉为“中国最美湿地”。据介绍:湿地公园为黄河和白河交汇处,拥有享誉中外的“九曲黄河第一湾”景观;总面积2600公顷,是世界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之一。
花湖公园,藏语名“美朵错”海拔3468米,位于四川热尔大草原——若尔盖国家湿地心腹地带。热尔大草原是我国最平坦辽阔的湿地草滩,面积300多万亩,纵横数十公里,广袤无垠,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东部种群主要繁殖地和栖息地,是高原珍稀动物的乐园。
——由衷感慨,情趣倍增。
6月13日,晴间多云。上午考察队一行抵达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游客中心大巴源源不断地将人们接送前往湿地公园腹地——花湖。在办理入园间隙,考察组成员兴致勃勃前往“花湖湿地科普宣教站”观看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实物(图)展,一获常识,二饱眼福,三聚心力。乘坐游客中心大巴十多分钟车程,一边聆听大巴女导游热情、娴熟悦耳的公园导游讲解,一边观赏若尔盖湿地公园开发保护沿途场景,公园导游新理念给人开拓激情,让人畅游公园情趣倍增。
乌蒙山区昭通大山包、威宁草海等地越冬栖息黑颈鹤属若尔盖种群,迁徙距离8、900公里。考察组成员对乌蒙山黑颈鹤越冬栖息地与若尔盖繁殖地生态环境考察心切,迫不及待地向导游询问湿地公园黑颈鹤繁殖栖息观察事项,导游介绍道“若尔盖湿地核心区黑颈鹤种群观察不对外开放。近期公园心腹地段有一对黑颈鹤家庭及雏鹤,可观察到,但雏鹤通常在草丛中歇凉,比较隐蔽,欲观察到还要看时机。”无论可否观察到黑颈鹤家庭,考察组成员即兴冲冲赶往导游指示地段观测考察。
——远观山色,近听水声。
在湿地公园,考察组成员走入花湖湿地,远眺高原山水草地广袤无垠,天际山峰之巅冰雪皑皑;近看高原花湖湿地鸟语花香,风景秀丽。
途中第一站,一群群红嘴燕鸥在游客投食空中争夺实物、自由飞翔,在湖水啄食、在草地夺食,有的燕鸥径直飞到游客手上啄食,燕鸥与游客友好互动,成为人们入湖一道亮丽风景线,让人不舍离弃,人与动物和谐共生在这里得到诠释。
花湖畔鲜艳小黄花竞相开放,闲花野草向大自然招示自身的存在,不管你在不在意,不管你留不留心;湿地水纯色美,清澈的湖水纯净无比,高原野生鱼类悠然自得游动、追逐觅食,繁衍生息;花湖水草丰富,种类繁多,湖岸绿草丛丛、芦苇丰茂;黑颈鹤、灰雁、绿头鸭、白骨顶、䴙䴘、燕鸥、百灵鸟等各种珍稀的鸟类常栖于湖畔,嬉水自乐,或舞姿翩翩,或翱翔蓝天,有的悄无声息、有的叫声清脆悦耳,为这片宁静的天地增添生机与活力。
——水鸟家族,和美幸福。
湿地公园,各种不曾识别的水生鸟、陆地鸟进入眼帘,它们不疏远人类,甚至能“零距离”亲近,不可否认若尓盖湿地公园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卓有成效,同时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典范。
在入园考察的同时,观察到20余米开外的不远处有一对大雁(灰雁),惊喜之余再观察,见大雁身旁有黄色“小不点”移动,仔细观察居然是大雁幼雏,一只、两只、三只….依偎在大雁一侧;幼雏及其可爱,估计孵化出壳不到一星期,它们不时走游、不时用稚嫩小嘴啄食实物;再观察还有一对、两对….共4对大雁(灰雁)10只幼雏,它们相互活动间隔数米,甚至和谐共处,攸闲自然地啄食脚下嫩草、拾取各自所需,饿了湿地提供天然丰富食物,渴了喝纯净湖水。
往前走游,观察到湿地公园一对黑颈鹤(家庭鹤)在30余米开外悠然自在地休闲觅食,细心观察只见大鹤,不见幼雏,不免扫兴,而在公园遇有黑颈鹤感到庆幸、自我安慰。当翻看抓拍黑颈鹤照片效果时,发现黑颈鹤附近有黄色“小不点”,再仔细观察惊喜发现幼雏跟随大鹤身旁,隐藏在草丛里,露半截或小脑袋探出,一只、两只….;再用照相机镜头拉近观察,不多时抓拍到可爱的黑颈鹤宝贝在大鹤一侧草地隐蔽走动、不时用稚嫩小嘴啄食嫩草、接受大鹤畏食的情节;从黑颈鹤幼雏形态看,估计出壳不到一星期;且说在湿地公园观赏和抓拍到家庭鹤繁衍生息的场景,有道不出的兴奋和收获。
湿地公园考察结束当晚,翻看照片效果时,在一张水鸟照片上发现䴙䴘妈妈背上托负3只宝贝,惊喜之余遗憾当天没有现场发现,庆幸书本有䴙䴘妈妈等水鸟背托宝宝母爱情景的记载被抓拍到。些许,大千世界的动物如此母爱情节擦肩而过,或被人们忽视。
——漫游草地,各有所获。
在湿地公园,天地一望无涯,处处绿草茵茵,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湖水碧蓝,清澈见底,大小湖泊星落棋布,点缀高原天地意境。此时此刻,无论考察组成员持何种心境,均驻足观赏壮美景观,领会湿地保护、公园开发开放理念,尽享大自然赐赠;考察组成员启用手机、相机资源不停抓拍,聚焦瞬间的姿态、捕捉多彩的美锦、采集零距离的印记,待你身临其境,漫步梦幻般的动物王国,畅游仙境似的山水风情;漫游高原草地,信步花湖公园,有幸而来,意犹未尽,且各取所得,更心满意足。
▲白骨顶鸡
▲斑嘴鸭
▲花湖湿地(1)
▲花湖湿地(2)
结语: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考察组一行沿着红军长征足迹,开展红色之旅,重温红色精神,历时9天,行程2000余公里。回眸红军长征强度大渡河、攀铁索桥、翻越皑皑雪山、跨过茫茫草地的峥嵘岁月和可歌可泣的功勋,可谓人生宝贵难忘的经历和旅程;分享红军长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更加深刻了解我们党的初心,了解红军长征使命,了解红色基因传承,是一次亲身体验红色历史的记忆。
当今,我们用现代方式重走长征路、重温工农红军精神;缅怀革命先烈不朽功勋,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勇于担当使命,用实际行动走好新的长征路;在各自的职业生涯努力工作,珍惜幸福人生,发挥建设家乡积极作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家园
走进若尓盖国家湿地公园,近距离接触各种鸟类,水生植物、宁静湖面等生物多样性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令人印象深刻、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湿地是自然界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保障人类赖以生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为生物提供宜居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濒危物种富有其及重要的生态功能;湿地形成的生态环境赋予人类丰富的生活资源和生存条件,提供旅游资源和文化观光。
通过若尓盖湿地考察,深刻感受到湿地与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通过若尓盖湿地考察,深刻认识到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性;通过若尓盖湿地考察,深刻领会湿地保护、湿地治理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利益的追求不可避免导致湿地遭受破坏,生态环境不容乐观,黑颈鹤越冬栖息得不到有效保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黑颈鹤监测保护和研究,收集分布情况、繁殖方式、栖息地等相关信息,为黑颈鹤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黑颈鹤保护意识,引导公众树立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营造公众观鹤、爱鹤、护鹤氛围,激励公众积极参与到黑颈鹤保护行动中来。
“湿地保护开发管好,文化观光开放管活”。黑颈鹤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保护黑颈鹤不仅仅是为保护珍稀物种,更是维系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措施。借鉴若尓盖湿地公园开发保护、开放管理理念,针对昭通市黑颈鹤越冬栖息地保护现状,昭通市相关部门要研究实施黑颈鹤越冬栖息区域保护开发、观光开放;昭通市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及志愿者要积极而为,做倡导者、呼吁者、守护者、践行者,共同促进昭通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落地落实,构建昭通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的不懈努力,昭通一定能够保护好这片美丽的家园。
【马理荣,原昭通市永善县政协民宗委主任(2021年退休),昭通市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理事兼项目保护部副部长。本文部分资料、插图来源互联网。】